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金年会官方网站1946年对博物馆的定义:藏品对观众开放的机构;1956年对博物馆的定义:特指任何永久性(固定性)的机构,是以保存、研究、提高为目的,特别是以接待和展示向观众展出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的、历史的、科学和技术的实物和标本的机构;1974年对博物馆除上述定义外,增加:非营利的永久性(固定性)的机构;1989年对博物馆除上述定义外,增加:不受任何政体性质、地域特征、职能机构或相关机构收藏藏品的定位等因素的限制;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新定义为:
体育博物馆是对有关体育运动的历史见证物进行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的为社会服务的专门机构。其目的是为保存与传承有关体育运动的历史文化记忆,为弘扬体育精神、培育体育文化、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服务。体育博物馆在致力于向公众开放,提供多种体验的同时,突出对博物馆观众的可及性和包容性,促进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也是展现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发展和谐程度的重要窗口。体育博物馆是收藏体育各类见证物及展示、研究人类体育运动历史和文化的专题(行业)类博物馆。
上面这张图表展示的就是近现代体育博物馆在欧洲的源起和发展过程。1682年,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考古出土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各种动植物矿物标本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建立了向公众和学者公共开放的博物馆,这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博物馆。而体育博物馆的雏形同样诞生在英国,1865年英国伦敦马力波恩板球俱乐部在部内展示和陈列了许多藏品,由此被认为是近代体育博物馆的雏形。
目前国际上体育博物馆有两大组织和联盟,一个是由国际奥委会在2006年创办的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OMN),现有成员35个,其中欧洲13个,亚洲15个,北美洲4个,南美洲2个和非洲1个。其中包括我们中国有6家,分别是中国体育博物馆、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天津萨马兰奇纪念馆、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北京奥运博物馆。其中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天津萨马兰奇纪念馆、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这四家是私人创办并管理,笔者受邀负责了前三家,包括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博物馆(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的筹建、开馆,并作为驻馆负责人。首任执行副馆长(馆长为中国台湾籍人士,时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国际拳击联合会主席,常年不在大陆)。
德国体育与奥林匹克博物馆位于德国科隆,是一个以有趣和动态的方式传播体育信息的博物馆。该馆最初的定位为体育的文化平台,特别强调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意义。除了常规展示之外,这个博物馆最大的亮点在于充满互动体验,并非单纯将历史文物在橱窗内陈列说明。互动展览区是德国体育与奥林匹克博物馆最有特色的地方。参观者可以爬上拳击台去击打沙袋,可以在风道里踩踏自行车,或者登上屋顶足球场一览莱茵河和科隆大教堂风采。互动展区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参与感,通过参观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解博物馆传递的内容和意义。另外,博物馆采用开放式动态展示,以现代化展示技术为主,展品可触摸、可操作,馆内和馆外结合,静态陈列和动态影像并存。2010年笔者参观了该博物馆,也与馆长及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当时拍了很多照片的相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个广场连同一个大行李箱被偷走。
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奥林匹克体验博物馆于2009年落成开馆。博物馆时间演变为布展线索,以奥运五环为五大展厅的主题,采用了交互式多媒体体验的模式,在内容上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以色列体育文化。奥林匹克体验博物馆是一种能提供丰富的全新独特多感官、交互式多媒体体验价值的博物馆,可以向广大观众呈现更真实的奥林匹克价值和精神。这种新型模式除了可以给大家带来丰富的多感官体验,也可以让用户了解更多有关奥林匹克和运动员的历史和面临的挑战,使其对体育项目的发展有更直观的认识。
卡塔尔奥林匹克与体育博物馆(QOSM)于 2013 年动工,于2022世界杯前落成,是卡塔尔国家体育历史和体育遗产机构。它旨在保存、储存、调查和展示这个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体育运动和体育用品,另一方面,博物馆也是举办国际体育赛事,融入国际体育文化发展的特定机构。博物馆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涵盖三大主题,内置1500多个讲述对象,可以进行长达7个小时的视听和互动演示,提倡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价值观和奥林匹克理念。
美国奥林匹克和残奥会博物馆位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派克峰脚下,于 2020年开放,它旨在记录美国奥林匹克和残奥会的历史,庆祝美国队参赛者所取得的成就。该博物馆设计艺术前卫,整个展览厅都十分具有包容性,设计以黑、白色调的搭配为主,经典又低调,减少了视觉上的花哨感,让参观者能够更加专心欣赏各种展品。墙面和天花板融入巨大的屏幕,带来无比震撼的沉浸式视觉体验。此外,该博物馆格外重视残奥理念和残疾人群的观展体验,正如其名称一般。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体育展览”是1918年11月28日在北京西城沟沿体育俱乐部“技术场”内举行的“展览大会”,其内容包括“童子哑铃”、“中国拳术”等。1921年,天津青年会体育部召开“体育展览大会”,内容包括“花操”、“抬人竞走”等十多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古代体育文物首次在海外展出。中国在这次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就包含有“体育组”,包括投壶图、马球图等资料,还有弓箭、扯铃等物品用具,这是中国古代体育文物首次有组织地亮相海外。
在国际体育奥运博物馆发展态势良好的大背景下,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中国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老师曾多次公开表示,“体育收藏一定会火起来”。作为体育文物的“保险柜”,体育博物馆是体育历史与文化精神的神圣殿堂,是企业品牌,城市形象提升的助推器。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体育博物馆社会需求与市场潜力巨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目前我国体育博物馆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然而,笔者对这一数量的认定持强烈反对意见。尽管这些话可能得罪一些同行,但笔者仍愿坦诚表达。何谓真正的体育博物馆?根据博物馆的定义及我国文博部门的政策规定,首要且硬性的标准是必须经文物局登记批准,并由政府部门挂牌允许对社会开放,方可称为博物馆。现实中很多所谓的博物馆未经过批准,而长期对外高调宣称是博物馆的行为是错误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加一个“筹”字就可以了。这是原则问题,政府部门更不应该忽视这个原则,这是底线。
截至本次体银年会召开前夕,国家文物局(2024年5月发布全国博物馆名录6833家)官网上可查询到的体育类博物馆,包括名称中含有“体育”、“奥运”、“奥林匹克”的,以及涉及具体运动项目的体育奥运类博物馆,总计约30家左右。其中全国35个行政区,由省级体育局创办并主管的体育博物馆仅有4家;全国333个地市和2843个县市体育局建立的体育类博物馆仅有3家;全国37家体育专业高校及数百体育院系中,拥有体育类博物馆的仅有3家。中国体育奥运博物馆的实际数量远少于相关数据(184家)所示,数量统计上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体育类博物馆不仅绝对数量和相对占比低,而且在文物藏品的数量、种类和比例等方面也严重不足。我国体育类博物馆的展示和馆藏面积严重匮乏;馆藏文物中,即便是最低级别的三级文物也极为稀少。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博物馆明知是赝品还当真品展出,展出复制品时也不标注为复制品,这是欺骗行为,是没有专业素养的表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与保护严重不足,亟待加强;古代和近代文物的展品严重缺乏,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类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这一点笔者深有感受,北京祥体育博物馆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集中国古代体育、中国近代体育、新中国体育、各省市体育、各单项体育运动及世界体育、奥林匹克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展览、研究和相关体验娱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博物馆”(见2023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开馆一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多次主动到博物馆考察指导。中央台办、北京市政协、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统计局、中国收藏家协会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也主动来参观或上党课,在职党政官员(几位正司局)来参观的也有,就是没有一位体育系统在职官员来博物馆。
名人堂不仅是一个荣誉的象征,在国际上还是一个对外开放的行业博物馆,陈列着相关的见证物、图文、录像带等资料,记录着行业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和人物。进入名人堂是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代表着对其成就和贡献的广泛认可。以中国体育第一个名人堂--中国篮球协会名人堂为例:中国篮球名人堂是中国篮球运动的历史丰碑和荣誉史册,是对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铭刻、致敬、传承的殿堂。名人堂按年度开展入堂活动,举荐机制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
习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参观博物馆(2021年、2022年央视新闻播出的习主席观看并亲自解读的体育藏品为我的收藏),并提出“博物馆是个大学校”,要通过博物馆“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2016 年,习在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的贺信中写道: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把“推动体育博物馆建设”作为“重大体育文化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可见,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方针,还是从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套用一句俗语——体育博物馆都处在一个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风口”!